万博体育网址

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山东市长问政“赶考”记

发稿时间:2020-07-20 06:1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问政山东》节目现场,由山东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问政代表团集体举牌,对菏泽市市长陈平的回答表达意见,红色“笑脸”标志表示满意,蓝色“哭脸”标志表示不满意。图片由《问政山东》节目组提供

青岛市市长孟凡利在《问政山东》节目现场回答提问。图片由《问政山东》节目组提供

日照市市长李永红在《问政山东》节目现场回答提问。图片由《问政山东》节目组提供

  德州市平原县县长袁志勇在当地会议室接受《问政山东》节目现场视频连线,并回答提问。图片由《问政山东》节目组提供

  “市长来了!”7月9日18时40分,离直播还有10分钟,静候的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杨洪涛挥手走上台前,和点评嘉宾握手后,又向台上拱手致意。

  接下来的75分钟里,这位刚上任半年的山东省德州市市长直面了一场并不轻松的“考试”:五段记者暗访短片“活生生”曝光了德州营商环境的种种问题,直面短片,这位市长不时面色凝重,两次举起话筒直言“非常震惊”,更是坦陈“要做检讨”。

  “很尴尬、很沉重”。结束直播后,杨洪涛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坦言,“但我们欢迎这样的监督节目,让问题晒一晒,晾一晾,更进一步推动问题解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杨洪涛是第五位走进《问政山东》节目现场的山东地市市长。从6月4日起,每周一期,山东十六市市长将依次在这档节目上接受电视问政,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自2005年兰州市电视台《“一把手”上电视》节目首创,旨在建立官民沟通对话渠道的电视问政迄今已走过15个年头。2019年3月面世以来的《问政山东》异军突起,再次将电视问政拉回人们的视野,历经问政省直部门和专题问政后,眼下,开始直面问政十六市市长。

  实录实拍、“硬核”问题、直击要害……山东各级官员一一亮相,原生态现场回应整改,引发高收视率与高关注度。舆论品评发端于屏幕的这场“刀刃向内”的改革将怎样重塑这一东部大省新形象?公众更有理由期待,公开、透明、高效的官民互动机制也许将比问政现场走得更远。

  问政台上市长们“坐不住了”

  “准确地说,这不仅是一个电视节目,现在已被嵌入山东省工作新格局,成为省委省政府开展工作的一项有力手段。”山东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主任刘忠国如此定位《问政山东》。

  节目内容下沉至地市,民生堵点、难点、痛点密集,干部作风、担当作为充分展现,更可见各项政策落地情况,在该节目特邀观察员、济南大学法学教授袁曙光看来,“这一阶段的问政尤为关键”。

  “看、问、评”形式穿插于每期节目始终,即每段暗访短片结束后,市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提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群众代表现场投票发言,再由特邀观察员即时点评。

  尽管问政过34位厅长的《问政山东》节目已过了新生期,但第一次在直播现场接受民意“大考”的市长们仍捏着一把汗。

  上台前最后一分钟,有市长特意向工作人员要了一大杯浓咖啡一饮而尽;有市长在直播结束后坦言,节目中“有三四次实在是坐不住了”;袁曙光注意到,坐在对面的市长不止一位“满脸忐忑”。

  “可以说既紧张又不紧张。说紧张,是生怕自己的工作没做好,让老百姓失望。电视问政像一次送上门的体检,帮我们找出问题、改正问题,是一件大好事,从这个角度讲,又无需紧张。”7月2日晚直播结束后,日照市市长李永红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整体上压力非常大”。

  问政现场,面对各种问题拷问,不少市长坦言“坐不住”。

  短片中,一辆辆满载沙石的大货车闯红灯呼啸而过,一辆涉嫌严重超载的大货车竟然从闪着灯的警车旁疾驰而过,记者报警后等候多时却未见警察前来执法……面对这惊心一幕,青岛市市长焦急中带着山东方言脱口而出:“看得非常上火!”他当场表态,“对所涉及的企业、执法人员当晚要彻底调查。”

  “非常生气!”面对群众审车贵、办养猪场却遭部门推诿现象,菏泽市市长陈平直言:“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作风,绝不能容忍,必须严肃处理!”

  投资5000万元的智慧临沂商城5年只换来一个“睡眠网页”,临沂市市长孟庆斌痛陈:“我们一些工作人员和部门麻木到了令人气愤的地步!”

  不只是在直播中表态,更有市长当场检讨——“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说明自己的工作不全面、不深入,没有及时发现问题”。面对巨资投入的海洋生物产业园被闲置现象,李永红并不讳言。

  看完群众跑了多趟却遭遇办证难的短片,杨洪涛在直播现场向全市各级干部急切喊话:“我们文件下了,动员会也开了,而且在会上提出要求,各个区的领导都到大厅走一走、看一看、走一下流程,不知道大家去了没有,走了没有?这么差的营商环境大家还有什么脸面去招商引资?”

  对于市长们的问政表现,袁曙光给出了“良好以上”的评分。他解释说,“作为一市之长,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了解到各种情况,建立一套发挥作用的长效监督机制显得很关键”。

  令袁曙光感到不舒服的是,在回答督办员问题时,仍有个别市长“打太极”,称事情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这种敷衍推诿的态度无法满足百姓期待。面对问题官员要勇于表态,知耻而后进。”

  “对市长们而言,这是一次真正的‘赶考’”。袁曙光强调,“人民政府要对人民负责,人民是阅卷人,人民也是监督者,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借助电视镜头,政府工作成色几何,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其实,走上问政台的市长们,都被提了“要求”。

  在每位市长上台前,都会收到这样一张明白纸,上面写道:“参与问政直播回答问题时,请贯彻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指示精神‘回答不磨叽、不说套话、不说错话、不说形式主义的话’,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回答问题时不要出现‘一、二、三、四……’”

  台下,也绝非看客,而是实打实的监督员。每期节目,观众席中除了20名被问政的地市各部门、区县负责人,会有一位山东省委常委到场观看。此外,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委政法委、山东省纪委监委每场必派人到场。对山东组织部门而言,这一节目所释放出的种种信息,成为考察各级干部的重要窗口。

  “辣字当头” 问政不是清谈会

  “辣字当头”、一“辣”到底——《问政现场》讲究一个“辣”字。“问政绝不是清谈会”,在刘忠国看来,只要真问、敢问就一定会有“辣”味,才会使各级官员真正“红脸出汗”,直面问题症结,切实推动解决,避免节目成为领导干部变相摆政绩的“秀场”。

  是不是关注民生呼声、聚焦百姓真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政效果和节目成败。栏目组下足力气搜集素材,线索来源五花八门,有领导留言板、热线电话、网民留言……编导还一字一句抠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为政府部门工作落实中的“软肋”和“短板”号脉。

  “最初做这档节目时,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找出既有地域特点、又有百姓期待,同时还关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量级线索。”《问政山东》制片人田进说。

  由此出发,每一地市的问政内容避免雷同,各有着重。

  处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龙头地位的青岛市,密集出台多项吸引人才的“黄金”政策,引来人才却缺乏基本配套服务,迟迟未能解决一处人才公寓的实际区划。

  近年来举全市之力打造牡丹特色支柱产业的菏泽市,因销售渠道受阻,一些地方政府引进的油用牡丹却遭遇大片铲除,不仅如此,牡丹企业的大数据台账缺乏,相关部门跟踪服务几乎没有。

  曾是红色文化诞生地,近年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目标的临沂市,因3个部门间相互推诿,被列入全市校舍建设“双百工程”的一处乡村幼儿园竟成为烂尾楼,3个村的孩子只能挤在村委会腾出来的平房里上课。

  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旅游富市作为发展战略的日照市,曾作为重点招商项目的温泉小镇被荒废、全市多处旅游景点软环境建设亟待完善。

  刚开完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不到两周的德州市,却被曝出货运车辆通行难、“一链办理”却让百姓多跑腿等问题。

  “很服气”“被点穴一样”“一次问政胜过一摞文件”……市长们对这些“硬核”问题的反应,如出一辙。

  虽然“辣”味十足,但此前在问政节目中出现的主持人大声喝斥、官员语无伦次的尴尬场面,并未在《问政山东》出现,以至于有观众质疑:“是不是给市长们留足了面子?”

  “打个比方,我们是在做一道川菜”。山东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部副主任原宝国强调,“但‘辣’度是适中的”。

  原宝国举例,问政德州现场中,夏津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现场生硬回复打算办理网约车许可证当事人:“考虑一个市场配置的问题,就是不给你许可了。”

  “如果我们把这位局长请到现场,由主持人配合发问,一定能达到足够‘辣’的现场效果,但是然后呢?”原宝国说,在节目组内部,究竟要不要请来这位局长,大家争议了半天,达成一致:“我们做的工作不是打脸官员,而是进行建设性监督,最终促进问题解决。”

  这种建设性监督的底色融入到现场问题的打磨中。面对700亩土地被闲置8年的情形,督办员现场发问杨洪涛:“德州市工业建设用地指标富余吗?”

  “我们也可以换个问法:市长,土地这样被闲置是不是一种浪费?”原宝国说,“如果这样问,会有越位之嫌。不辣就会温吞,太辣则失去建设性监督的初衷,一盘川菜辣得刚刚好才最有味道。”

  节目中,除市长外,该市主要政府部门负责人都要到直播现场接受提问,所辖县市区在当地设立分会场,部分县市区长接受现场连线问政。这一由点到面、由上到下的联合问政形式,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辣”味的浓度。

  直播台上,每场4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现场评说同样津津“辣”道。

  问政视频中,菏泽市一座50年历史的公路桥摇摇欲坠,这座危桥至今仍是周边十几个村庄百姓的必经之路,由于两个县之间相互扯皮,一直得不到修缮。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山东省人大代表薛凤军高举“不满意”牌,犀利发问:“我长这么大从没有见过这么危险的桥,如果领导们每天从桥上过,桥是不是还会这样?”

  “为什么只办一家?为什么不让市场充分竞争起来?县政府和已经批过的网约车公司到底有没有私下交易,建议你们好好查一查。”问政德州现场,山东省政协委员苑嗣文的发言让人直呼“过瘾”。事后,他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当时完全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作为政协委员,我们不是光去鼓掌叫好的,更要依法履职,建言献策”。

  节目中暴露出的种种基层治理乱象,更让苑嗣文思索:“《问政山东》的暗访,让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问题曝了光。”在他看来,“暴露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此才能真正促进依法行政”。

  作为节目“辣味担当”的特邀观察员,袁曙光三次光临现场,数度向市长们发问:问初心、问政策、问民生。他对自己角色的解读是:以舆论监督助力政务监督。

  在袁曙光看来,问政台上,不论是各级官员还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特邀观察员,要“不怕问,问不怕,怕不问”,只有经过这样的检验,才能真正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刮起一场场整改问责风暴

  雷厉风行,毫不手软——现场问政如同序曲,随之而来的是刮起一场场整改问责风暴,以此破除“问到哪儿,才落实到哪儿”的现实困局。

  问政倒逼整改。一些市领导等不到第二天,有的在直播结束当晚,就在电视台办公楼找间会议室,研究部署整改事项。更有市委书记、市长带头的市级领导分别赶赴问政短片曝光的问题现场,具体研究解决方案。

  被问政地市的整改落实情况在下期问政节目开始前播放。山东省委办公厅督查室、省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对节目曝光的问题全流程跟进,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问政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久拖无果的民生问题一一有了答案。

  危桥在节目播出第二天即被拆除,新的设计施工图很快完成,施工队伍进场,当地承诺两个月内完工;烂尾多年的乡村幼儿园加固维修工程已经重启,按照计划,孩子们秋季学期就可顺利入园;拖了6年之久的人才公寓行政区划顺利解决,67户居民拿到了新的户口簿……

  之前被相关工作人员称之为“不可能”的政策“肠梗阻”被打通。

  从省到市再到商户个人,一项针对疫情出台的房租减免应急惠民政策竟足足走了3个月还未落实,被现场曝光后,部分商户领到了直接返还的租金;之前不能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一夜之间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整改加速度,问责同样迅速。节目播出后,青岛查处超载超限货车违法上路中不作为的公职人员被停职;日照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厂房内涉嫌非法洗砂,因监管不力,8名公职人员被问责;德州公安纪检部门迅速介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懒政、怠政问题等等。

  虽然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而反思并未停止。

  “难道《问政山东》问到哪儿,我们的政策才能落实到哪儿吗?”节目特邀观察员、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玉亮曾在节目现场反问。

  “问政显然不是目的,问政是揭示问题、直面问题,更关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良药。当地政府如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真正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的责任与担当。”袁曙光打比喻说:如果将市委市政府围绕省里工作比作“公转”的话,那么,如何形成市里各个部门的“自转”,落实好各项政策,同样重要。

  “目前山东的现状是‘上热中温下冷’,一些部门‘自转’能力不够,拨一拨、转一转,对自己的要求仅限于完成上级任务,却不考虑如何真正为百姓服务,如何担当作为,这些亟须改进。”袁曙光不客气地剖析。

  袁曙光期待走出演播室的市长们真正把身子扑到基层,把基层百姓的期待、困难、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摆上台面,力促力改,只有这样才能破除“问到哪,才落实到哪”的顽疾。

  目前,已有山东地市提出“先于《问政山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乏片子还没拍出来当地一些问题已整改完毕。

  刘忠国称,“用‘无政可问’形容我们的愿景可能太理想化,更希望借这方问政台对一些带有普遍性问题进行有效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推进行政领域改革”。

责任编辑:赵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