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体育网址

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国内 >> 正文

90后护士,在战“疫”中经历一场生命的洗礼

发稿时间:2020-03-21 18:37:00 作者:潘佳秀子 陈菁 王时雨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武汉3月21日电(记者 潘佳秀子 通讯员 陈菁 王时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时我才6岁,记忆里满城都是消毒水的味道和空无一人的街道。时隔16年,我再一次经历了这种灾难。如今作为一名护士的我只想积极地参与救治工作,和病毒抗衡到底。”这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名90后护士陶璐写下的心语。在该院对口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的167人医疗队中,发热门诊护理团队有30人,其中,有70%都是90后、95后,这些年轻人表示,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他们经历了一场生命的洗礼。

发热门诊护理团队。陈菁 供图

  不惧困难 磨砺意志

  “如有人应战,那个人为什么不是我”,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得知前线急需人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很多90后护士主动提出支援申请。

  22岁的祝紫薇和23岁的李焱鑫成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首批支援武汉市第七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士。

  时间回到1月21日,武汉市第七医院被定为武汉中心城区首批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并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口支援。除夕前夜,李焱鑫接令到七医院,“出发时有心理准备,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父母就我一个孩子,我不想让爸妈担心,我跟他们说现在交通不方便,这几天我就在科室睡,怕他们多问,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哨岗。七医院开诊初期,也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日门诊量最高达1300余人,比往常多了近十倍。发热门诊护士的工作涉及门诊预检、维护就诊秩序、咽拭子采样、采血、输液、输氧、留观室和抢救室病人护理等多方面。在医院硬件条件有限、医用防护物资极其缺乏、医护人员紧缺等困境下,顶在最前线的护士直面感染风险,她们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但看到那些正遭受着痛苦、急需帮助的病人,没有人退缩。

护士在给患者输液。陈菁 供图

  “记得1月24日那天从凌晨两点工作到早上九点,我连续为两百多个病人采血,护目镜反反复复的模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班后看到脸上压出了勒痕、红肿和伤口,大家都是这样,适应了就好,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是小事。”祝紫薇说。

  大年三十,刚下白班的李焱鑫接到了还不知道真相的妈妈打来的视频电话,正好在吃饭的他特意给盒饭来了个“特写”,跟妈妈打趣说:“您看,有鱼有肉,这年夜饭不差吧。”妈妈以为儿子只是和往常一样在科室上夜班,只叮嘱了他一句“吃好睡好,注意身体”便挂了电话。累到瘫倒的李焱鑫暗自“窃喜”好险,还好爸妈没发现。回到酒店,他便进入了梦乡。“那是我睡得最早的年三十了”。

  学习前辈 无悔选择

  “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最高峰的那段时间,候诊的病人排起长龙,输液室、留观室和抢救室全都人满为患,护理部领导、护士长们像铁人一样高强度工作,从早到晚,有时忙到转钟,然后一大早就又赶过来。医生们也是一直坚守岗位,像陀螺一样,转起来根本就停不下来;同事们也是每天待命,随时到岗。大家都期盼着能控制住这场灾难,能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就医治疗条件,大家累也不说累,毕竟岁月静好,需要有人负重前行。”25岁的陶璐在战疫日记里写到。

  “我来之前也曾担心风险,但看到前辈们都义无反顾,还有那么多无助的病人需要帮助,我没有理由退缩。”发热门诊支援队中的男护士李相林语气坚定。

  23岁的何可芸,每天工作结束后都会和妈妈视频,给妈妈报平安的同时,也给妈妈加油。她的妈妈也是一名护士,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天在乡里走访宣传防疫知识、排查发热病人。“妈妈是我的榜样,我从小想当护士也是受妈妈的影响,妈妈很支持我报名支援一线,只是嘱咐我保护好自己。”

  “有的病人的针不是很好打,那天我一针就打进去了,然后病人不停跟我说谢谢,后来输液结束了,病人还特意跑过来谢谢我。”那一刻,何可芸觉得自己很幸福。

  现在,何可芸已经顺利完成了七医院的支援任务。“有次我们科主任问我,后悔当护士吗?我说,既然选择了护理专业,我就会坦然面对,救治病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遇到困难时,我也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何可芸说着,眼睛里闪着亮光。

  沐过风雨 更惜阳光

  50多天的坚守,这群90后护士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采血3700余人次、输液近5000人次、咽拭子标本采集7000余份,守护了1万7千余名患者的生命。护理及医生、检验等支援队员全部实现零感染。

  “作为护士,在发热门诊工作最大的压力其实不是身体的劳累,而是来自心理上的,在留观室和抢救室见到太多的人情冷暖和生命无常,这对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发热门诊护士长肖艳玲说,前期工作又忙又累,这些90后的小伙伴让她感到既心疼又骄傲,“她们有个性,话不多,能吃苦,有担当,坚定还乐观。”

  在发热门诊支援的这段经历让工作还不到两年的杨盼盼刻骨铭心。她还记得在留观室见到一位84岁的病人,没有家属陪伴,独自在输液,看起来很虚弱,她询问得知老人有两天没吃什么东西了。她费了好一番劲,终于找到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并多次尝试沟通,但家属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关照老人。

  看到老人孤独无依,杨盼盼感到心酸,为老人泡了一碗面端到了老人床边。只见老人捧起碗来,喝完了所有的面汤。考虑到老人可能是渴了,她又给老人送了一杯水。说到这里,杨盼盼声音有些低沉,“当时很难受,看到他,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奶奶照顾我的情景,老人虽然很虚弱,但生命体征相对是稳定的,多一份关心照顾,恢复机会很大,疫情残酷,我们只能选择更加坚强,只要有一丝可能,我们就不能放弃。”

  “在抢救室里工作更直观地感受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怕不能尽快地给病人做上治疗,怕病人情况变差,我们希望能够更快一点,让病人不适的感觉能早一点缓解,我们都在拼尽全力,不放弃。”

  遇到病人情绪崩溃的时候,她们没有放弃安慰,一次次握着病人的手告诉他们会慢慢好起来;遇到同事担心害怕的时候,她们互相鼓励一起渡过难关。

  “我们做的事情都好普通,但我现在明白了做这些平凡的小事,也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会继续默默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护士。”90年生的张赢说。

  “在这次抗击疫情中,我们90后都长大了,只要我们团结在一起,努力地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个世界会变得更美好;经过这场生命的洗礼,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享受阳光。”这群年轻人说。

责任编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