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速体育_188比分直播-app下载

图片

图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17年第8期 > 政府办公室文件
  • 索引号

  • 组配分类

    政府办公室文件
  • 发布机构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17-04-14
  • 发布文号

    呼政办发
  • 关键词

  •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
  • 主题导航

  • 信息名称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十三五” 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
  • 内容概述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十三五” 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十三五” 扶贫开发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4-14 00:00 来源:市政府办 浏览:9548次
【字体大小: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驻呼伦贝尔市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呼伦贝尔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呼伦贝尔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按照雷速体育: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总体部署,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7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编制呼伦贝尔市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扶贫开发基础和条件

    一、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二五时期,呼伦贝尔雷速体育:、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落实雷速体育: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专项扶贫工程,切实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扩大投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专项扶贫投入明显增加。十二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及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7.91亿元,同比增长288%2014-2015年,各旗市区累计发放金融(金种子)扶贫贷款14.4亿元。

    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十二五时期,全市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累计脱贫21.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9%下降到7.19%。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从2010年的人均不足1500元,增长到2015年的2311.4元,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如期实现了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目标。

    扶贫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十二五时期,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化扶贫、三到村三到户等工程项目,重点支持乳、肉、菜以及特色种植养殖业,培育发展国家、自治区、盟市级扶贫龙头企业50家,使贫困地区致富产业不断壮大。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到2015年底,行政村(嘎查)饮水安全普及率实现100%,通电、路、通讯比例均达到100%,手机信号和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实现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6.5万户,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65平方米。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农村牧区义务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改善。

    贫困人口精神面貌明显转变。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得到了实惠,看到了希望,积极性和创造性被调动起来,陈旧的观念和意识有了较大转变,商品、市场、科技观念逐步提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升。

    二、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时期,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决贯彻落实雷速体育:和自治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坚持雷速体育:领导、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二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为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物质条件。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既扶贫又扶智,既输血又造血,充分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发挥扶贫对象主体作用,提高扶贫对象自主发展能力。四是坚持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制度优势和组织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体系。五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牧区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残疾人、特殊群体等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第二节  扶贫开发形势和意义

    一、扶贫开发面临新的形势

    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至2015年,全球贫困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首次降至10%以内。然而,目前全球还有8亿人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东亚及太平洋、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贫困问题依然严重。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和转型发展时期,金融市场波动、冲突战乱不断、青年失业率高,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增大等因素,部分地区贫困人口仍在增加,面临的贫困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艰巨。十八大以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力度大、针对性强的举措,逐步提高扶贫标准,逐步减少贫困人口。188比分直播: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更是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但截至2015年底,全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的地区,贫困程度更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脱贫攻坚是自治区最艰巨和最紧迫的任务。2015年底,全区有贫困旗县市区57个,其中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3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市区26个。全区有贫困人口80.3万人,占农村牧区人口的7.92%。从地理区位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和牧区,与我区幅员辽阔、生态环境脆弱、老少边穷片区大、边境线长等区情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受资源禀赋、地区差异、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当前减贫形势依然严峻。

    二、做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

    呼伦贝尔市属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态功能区,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是呼伦贝尔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快补齐贫困人口脱贫的短板,让贫困人口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才能确保呼伦贝尔市与全国全区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大力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让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才能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才能开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是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只有从根本上改善守着绿水青山、生活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把呼伦贝尔市这道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得更加牢固;是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持续增收,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消化过剩产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委政府践行执政为民宗旨的必然要求,只有秉持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解决好脱贫致富这个贫困人口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实稳固、才能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认可。

    第三节  扶贫开发机遇和挑战

    一、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有诸多机遇

    党雷速体育:、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188比分直播:同志为核心的党雷速体育:把扶贫开发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高度。雷速体育: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立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党雷速体育:、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雷速体育: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开发重大政策举措,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行动指南、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符合全市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基本建立,贫困地区造血功能逐步形成,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各界对扶贫开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企业、社团、个人支持参与扶贫开发方式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扶贫攻坚合力逐步加强,形成了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营造了氛围、增添了信心。

    二、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挑战

    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贫困问题依然是发展中急需补齐的最大短板。我市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返贫致贫因素复杂,虽然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扶贫开发的任务依然艰巨,主要表现在:

    贫困人口基数大、分布范围广。全市有2个国贫旗(鄂伦春旗、莫旗)、有4个区贫旗市(阿荣旗、扎兰屯市、鄂温克族旗、新左旗)、4个革命老区旗市(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鄂伦春旗)。截至2015年末,全市贫困人口25660户,61660人,占农牧业人口数的7.11%,其中妇女人口2798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5.4%。贫困人口分布在11个旗市区、91个苏木乡镇办事处、739个嘎查村(社区、经管会、自然村)。

    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极端贫困户632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4.64%。贫困人口中无劳动能力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患有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残疾的,文盲或半文盲的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中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欠账多。

    致贫因素复杂。贫困户因病致贫788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0.74%;因残致贫117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59%;因学致贫45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75%;因灾致贫287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22%;缺土地7139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7.82%;缺水5户,占贫困户总数的0.02%;缺技术792户,占贫困户总数的3.09%;缺资金3773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4.70%;缺劳动力122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79%;交通条件落后3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0.12%;自身发展力不足298户,占贫困户总数的1.16%

    完成脱贫任务时间紧、要求高、难度大。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要求,十三五时期,全市要确保61660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新形势下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既承接了2011年国家第二个扶贫开发《纲要》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兜底目标,又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新目标,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市地域、民族、生态特殊,经济类型复杂多样,地区之间差异大,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深山老林、草原深处、沙地周围、河湖岸边,生存环境艰苦、生态环境脆弱、地理位置偏远,贫困程度普遍较深,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增加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难度。

    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雷速体育: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188比分直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雷速体育:扶贫开发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以贫困人口增收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以扶贫开发机制创新为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夯实基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市、旗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书记一起抓,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抓党建促扶贫攻坚,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其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政府主导,形成合力。强化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优化配置和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鼓励先富帮后富,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精准扶贫,务求实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坚持保护生态,持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美丽发展之路,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筑牢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实现扶贫开发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良性循环,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政府扶持、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尊重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注重扶贫先扶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创新扶贫考评体系,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脱贫成效转变,使扶贫开发工作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变化。

    第三节  工作目标

    按照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紧密衔接,与雷速体育:和自治区党委脱贫攻坚目标相衔接的要求,全市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全部退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19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全部退出,经过巩固提高后,全市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与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贫困人口增收能力大幅提升。培训贫困农村牧区劳动力2.47万人,其中转移培训人口1.72万人,妇女所占比重不低于40%。贫困人口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贫困标准。

    产业化扶贫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初步构建起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扶贫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实现每村有一个增收产业,每户有一个致富项目。到2020年,全市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000个,带动1.4万户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贫困嘎查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现有农牧林区困难家庭住房安全问题。实现乡镇和嘎查村沥青(水泥)路全覆盖,形成以旗市客运站场为中心,乡()村运输站场为节点的运输服务网络。供电质量不断提升,基本消除低电压现象。水源地保护建设不断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和质量大幅提升,与先进地区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形成有效可操作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激励机制,完善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和资金整合机制,建立形成完善的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退出机制,形成长效的驻村帮扶机制,有效避免边脱贫、边返贫。创新形成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等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

    第三章  着力实施精准扶贫

    贯彻国家、自治区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部署,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求,做好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工作,找准致贫原因,制定脱贫措施,统筹项目资金人员安排,以规划、项目、干部到村到户为支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

    第一节 扶贫对象精准

    按照国家、自治区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标准和程序,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摸清贫困人口底数、致贫原因,科学划分贫困类型,做到扶贫开发精准到人、精准到户、精准到村。对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实现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

    精准扶贫到人。将符合扶贫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予以建档立卡,摸清全市贫困人口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需求,开展精准帮扶。

    精准扶贫到户。对贫困户逐户了解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一户一卡、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

    精准扶贫到村。因地制宜,对贫困嘎查村实行分类扶持,挖掘嘎查村资源潜力,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旅游。着重推进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策向贫困嘎查村倾斜,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贫困人口全覆盖。

    第二节 项目安排精准

    根据资源优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组织各旗市区因地制宜编制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科学合理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确保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通过三到村三到户,实施精准扶贫,做到规划跟着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走,项目跟着规划走,干部跟着项目走,实现扶贫规划、扶贫项目、扶贫干部与贫困嘎查村、贫困户的无缝对接。

    规划编制精准。围绕精准扶贫的总体目标,结合贫困嘎查村实际和贫困户意愿,编制各旗市区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建立各旗市区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库,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加强项目的谋划、组织和管理,规范项目申报程序,确保项目可落地、能落地、见实效,减少盲目立项。以贫困嘎查村为主体,制定脱贫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以贫困户为主体,制定年度贫困户脱贫帮扶措施。同时,根据扶贫项目建设需求,加强扶贫开发专项规划与美丽乡村建设、农牧业综合开发等的有机结合,整合扶贫开发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项目落实精准。对照扶贫开发专项规划、贫困嘎查村脱贫规划,细化项目实施具体方案,倒排项目实施工期,推进扶贫项目落地实施,在脱贫时间节点完成脱贫任务。创新扶贫项目推进模式,探索地方政府财政垫资+农牧民投工投劳模式、财政资金+社会资本”PPP模式等,降低项目实施成本,提高项目投入效益。

    项目监管到位。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好精准扶贫项目台账,实现项目从申报、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的全程监管。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的标准、程序等实施项目,未经报批不能擅自更改项目的建设内容和用途,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到贫困户身上。

    第三节 资金使用精准

    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以各旗市区为主体,集中财力建立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绩效。

    统筹整合农牧业、林业、水利、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电力、民政、残联、妇联、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一事一议等行业部门的涉农涉牧资金,向贫困嘎查村及贫困户倾斜。通过整合各类资金,有针对性地支持贫困嘎查村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优势特色产业、村容村貌(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对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嘎查村,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资金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特色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或有发展产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切入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恶劣、地处偏远以及生存发展条件差、脱贫难度大的贫困嘎查村,资金重点支持安排移民搬迁。

    第四节 措施到户精准

    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目标,分析贫困户脱贫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

    立足特色产业富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商扶贫、光伏产业扶贫、贫困户产权收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富民、科技文化扶贫、社会扶贫等脱贫行动,形成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实施短期、中期、长期配套措施,重点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对特殊贫困人群,实施政策兜底脱贫,逐年提高农村牧区低保标准和救助标准,确保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

    第五节 因村派人精准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深入开展五级示范抓引领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工作的意见》和呼伦贝尔雷速体育:、市政府《关于深化四级示范抓引领推进全市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确保每户贫困户有帮扶干部。

    继续强化苏木(乡镇)党委书记、嘎查村支部书记、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每年从市、旗市区选派一批了解农村牧区、熟悉农村牧区、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驻村帮扶,提升贫困嘎查村智力支持水准,实现全市280个贫困嘎查村干部驻村帮扶全覆盖,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按照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方案,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实行自治区、市、旗市区三级统筹,每个嘎查村确定一个帮扶单位并由帮扶单位选派驻村工作队;被帮扶贫困嘎查村中的贫困户由帮扶单位安排1名帮扶责任人,帮助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落实帮扶措施,实现脱贫致富。

    第六节 脱贫成效精准

    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制定脱贫验收办法,明确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脱贫标准,抓好贫困旗市摘帽验收工作。

    按照自治区制定的退出标准和程序,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贫困人口认可为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对稳定达到脱贫标准的及时退出。对贫困人口、贫困嘎查村、贫困旗市退出严格把关,实现严格评估、逐户销号,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是该户年人均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嘎查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低于3%为主要衡量指标,综合考虑嘎查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等因素;贫困旗市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低于3%为主要衡量标准。保证贫困旗市摘帽后扶持政策继续执行一定时间,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对口帮扶继续保留。

    多元化评价脱贫成效,并开展贫困人口满意度调查。建立对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和成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有资质的科研机构或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全面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注重脱贫质量,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确保脱贫反映客观实际、经得起检验。

    第四章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第一节  建立精准监督机制

    改革贫困旗市考核机制。落实自治区《关于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试行)》,结合主体功能区差异化考核评价制度,大幅度提高扶贫开发工作在贫困旗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中的权重,引导贫困旗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制定《呼伦贝尔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把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作为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常态化督查制度,对精准识别、帮扶措施落实、重点项目推进、扶贫资金使用及减贫成效等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对落实不力、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旗市约谈党政主要负责人。

    建立大数据平台监管机制。建立并应用好全市统一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整合链接各旗市区建档立卡数据,集成全社会投入数据,实现对扶贫攻坚相关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实现对扶贫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动态化,对帮扶人员、措施和效果检查考评的数字化、具体化,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建立扶贫公益平台,按照以贫困嘎查村、贫困户为单元,完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贫困状况、扶贫需求等基本信息,实现与社会各界的扶贫资源的有效对接。及时在网络系统平台上公布和更新副处级以上包扶干部、贫困嘎查村两委、定点帮扶单位、驻嘎查村帮扶人员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第二节  建立投资开发机制

    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逐步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及工作考核和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把对旗市区的考核和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增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正向激励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资金使用和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相关涉农涉牧资金,扩大资金投入规模,集中解决贫困问题。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购买社会服务模式,对于适合由市场提供、社会力量完成的扶贫工作和扶贫项目,采取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购买社会服务。充分发挥资金放大效应,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扶贫开发。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和村民义务监督员等制度,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大违纪违法行为惩处力度,构建政府、社会、贫困户全方位监督的扶贫资金监管体系。

    完善金融服务机制。跟踪落实好国家扶贫再贷款,积极争取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好国家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扶贫开发信贷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鼓励和支持各旗市区安排专项资金,通过采取财政资金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形式,引导金融机构放大扶贫资金的投放规模,调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优先支持在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支持扶贫小额信贷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金融服务,到2017年实现贫困旗市全覆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支持贫困旗市培育发展农牧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牧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建立银政保风险分担机制,重点开展扶贫担保业务。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费用予以补助。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通过落实以奖代补等政策支持贫困地区特色农畜产品保险发展。探索建立农村牧区信贷与农牧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保互动体系,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农畜产品价格保险,有效拓展贫困地区抵押物担保范围。组建市级扶贫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扶贫开发;组建旗市级投融资平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融资工作。

    第三节  健全干部驻村帮联机制

    全面落实呼伦贝尔雷速体育:、市政府《关于深化四级示范抓引领推进全市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精准选派帮联单位、驻村工作队、驻村包户干部、第一书记,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帮扶清单。

    强化领导联乡包村。继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贫困地区工作,确定旗市区、苏木乡镇和嘎查村联系点。继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定点帮扶贫困嘎查村制度,建立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与旗市区所属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建立扶贫联合协调机制,实现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扶贫。实施八个一引领帮联工作机制,每个旗市区有一名市级领导,每个苏木乡镇有一个市直帮联单位,每个贫困嘎查村有一名包村领导、一名第一书记、一个好班子、一个脱贫规划,每个科级以上干部包五户贫困户。旗市区、苏木乡镇配合市、旗市区各级领导、市直部门,共同解决制约贫困嘎查村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抓指导推动、抓典型示范、抓机制创新,把所包扶的贫困嘎查村打造成扶贫开发示范嘎查村,把帮扶的贫困户转变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户。

    建立健全驻村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市旗两级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管理大数据平台,制定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实行召回和奖惩机制。把驻村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驻村干部退出机制和问责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不稳定脱贫队伍不能撤,实现驻村干部帮扶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把驻村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的重要渠道,从优秀中青年干部中选派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任职时间不少于2年,对工作成效明显、符合有关任职条件的驻村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第五章  着力实施分类扶贫

    围绕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目标,按照区别对待、精准施策的原则,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

    第一节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立足当地资源,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把扶贫攻坚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乡村旅游产业,大力推进农村电商扶贫产业、光伏扶贫产业,加大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就地脱贫。十三五时期,计划通过发展生产脱贫33368人。

    大力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把发展绿色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立足于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乳、肉、粮、油和林下特色产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扶贫龙头企业,推广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受益率高的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岭东地区重点发展玉米、优质高油高蛋白大豆、马铃薯、杂粮杂豆、中草药、苗木、设施大棚(塑料大棚、阳光温室)林果、花卉及农区畜牧业等;岭西地区重点发展乳、肉牛、肉羊、马铃薯等;岭上地区重点发展林下黑木耳、蘑菇及特色养殖等。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农畜林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扶贫带动面广的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一体化产业扶贫的层次和水平。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和风险协调机制,形成规范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发展以贫困户为主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等,着力提高贫困户组织化程度,把贫困户连接起来,推动扶贫产业向大群体、产业化转变。加大贫困地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开发保护力度,积极培育和壮大一批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和名优产品。到2020年,力争贫困旗市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就地加工转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嘎查村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脱贫贡献率达到80%以上。

专栏1  绿色农牧林产品生产加工重点工程

种植业。农区(垦区)设施农业、低产田改造、基本农田、节水灌溉、标准化农田建设工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高蛋白大豆和强筋小麦基地、土壤改良、土地综合治理、优质种子繁育基地。重点推进:节水排灌、土壤提质、良种繁育、防灾减灾等工程。

畜牧业。畜牧业良种工程、畜牧业防灾减灾工程、奶牛现代化牧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牛基地、苜蓿种植及饲草料深加工、饲草储备库、牧草加工储运销售、秸秆生物饲料,鸡、鹅、毛驴养殖、马产业保护与开发、骆驼种群繁育。

特色产业。特色种植:蓝莓、食用菌、山野菜、中草药、沙果、菇娘、小杂粮、白瓜子、花卉等;特色养殖:狐、貂、貉、獭兔、野猪、野鸡、大雁、小笨鸡等。

林下产业。林区经济植物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培育,榛子、中草药、花卉、蓝莓基地项目。道地药材及濒危稀缺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建设及种植技术研究。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肉类精深加工,乳制品加工、玉米、油菜籽、大豆、小麦、马铃薯、水稻、大麦、蔬菜、野生蓝莓综合加工、食用菌类深加工、山野菜深加工。

 

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围绕全市打造国际化高端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原生态草原森林、民族民俗、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生态良好的优势,加大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力度。依托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农牧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配套、服务规范的多元化乡村旅游扶贫产业体系,扶持发展民族风情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农牧业、森林休闲健康养生、农家乐、牧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整合旅游扶贫产业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品牌战略,打造一批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呼伦贝尔旅游特色乡村。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加大乡村旅游带头人培训力度,提升贫困人口发展旅游的技能和素质,推动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向纵深发展。到2020年,形成30个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和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品牌,贫困户开展农家乐、牧户游达到277户,贫困人口直接从事旅游产业达700人以上。

 

专栏2  乡村特色旅游重点工程

旅游特色小镇和民俗村:敖鲁古雅鄂温克文化、金河冷极村、莫尔道嘎森工文化,金龙山滑雪小镇、柴河月亮小镇、红花尔基欧式风情小镇、哈克文化遗址、俄罗斯民族文化乡镇、鄂伦春族文化乡镇、鄂温克族文化乡镇、达斡尔文化乡镇、朝鲜民族文化乡镇,农家乐特色镇、林家乐特色镇、牧区蒙古族特色苏木、垦区特色镇。

休闲农牧业。国家级休闲农牧业与乡村牧区旅游示范、美丽休闲乡村示范、家庭生态牧场、标准化奶牛观光养殖场、生态农业园、民俗村生态旅游度假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特色村镇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工程项目,重点景区、特色村镇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扶贫产业。实施互联网+”电商扶贫工程,支持电商企业拓展贫困地区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商人才培训,提升贫困户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增收能力。支持贫困旗市参与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延伸镇村两级网点,依托供销合作社、邮政和流通企业,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物流快递服务业,积极推进知名电商落地,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牧业知名品牌。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

    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落实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实施光伏产业扶贫工程,根据贫困嘎查村、贫困户规模与分布,结合各地社会经济、能源资源和电源结构、交通运输等基本条件,重点扶持无劳动力、无资源、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及无集体经济收入或集体经济薄弱、资源缺乏的贫困嘎查村,发展光伏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农畜产品深加工,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完善针对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的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服务机制,鼓励地方建立光伏扶贫风险规避机制。

    实施三到村三到户工程。对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嘎查村脱贫规划在科学布局、撤并整合的基础上,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基层组织建设六项任务;到户扶持措施突出产业增收、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三个重点。每年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因地制宜确定扶贫项目。

    加大金融对扶贫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财政扶贫资金为主导,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基础,以建立有效风险防控机制为支撑,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以大力发展农牧林区特色增收产业为出发点,打造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做大做强扶贫优势产业,加快贫困地区、贫困户脱贫致富。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支持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发展乳、肉、薯等扶贫产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到2020年,全市金融扶贫工程资金总投入达到10亿元,惠及30个龙头企业、40个合作社,受惠农牧民达到4.16万人。实施金种子金融扶贫增收工程,支持非重点旗市区有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专业合作组织和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生产,力争到2017年金种子金融扶贫工程贷款资金达2.8亿元,贴息资金1230万元,惠及农牧民1.15万人。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以鄂伦春旗、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为试点,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贫困户贷款贴息政策,推广贫困户小额贷款保险,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工程,力争到2017年底,使鄂伦春旗、莫旗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以及阿荣旗、扎兰屯市、鄂温克旗、新左旗4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的贫困户能够得到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力争到2020年全市小额贷款资本金达到2.8亿元(部分资本金可分期投入),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增加贫困户产权收益。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农村牧区资产,推进贫困嘎查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户,引导贫困嘎查村将集体所有有关资源资产资金、贫困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个人财产入股,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提高股份资产收益,提高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并优先给予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嘎查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实行贫困户收益保底、按股分红,确保资产收益及时回馈持股贫困户。

    第二节  易地搬迁安置一批

    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及国家《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发展空间狭小、高寒地区等在本地难以可持续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在充分尊重贫困人口意愿和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前提下,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把易地搬迁工作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部署结合起来,采取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的方式,引导贫困人口就近就便向中心苏木镇、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搬迁贫困人口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移民就业能力,推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有序、协同开展,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移民搬迁10475人。项目投入各类财政资金6.285亿元,其中,投入雷速体育:、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2.095亿元,其他筹资4.19亿元。

专栏3 “十三五”期间全市移民搬迁安置任务计划表

旗市区

搬迁规模

(万人)

搬迁类型

集中搬迁

分散搬迁

莫旗

0.1593

0.1301

0.0292

鄂伦春自治旗

0.4663

0.4088

0.0575

扎兰屯市

0.1135

0.1133

0.0002

阿荣旗

0.1371

0.0260

0.1111

新巴尔虎左旗

0.0257

0.0009

0.0248

鄂温克族自治旗

0.0195

0.0195

——

陈巴尔虎旗

0.0589

——

0.0589

新巴尔虎右旗

0.0672

0.0269

0.0403

合计

1.0475

0.7255

0.3220

    第三节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扶贫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争取国家、自治区提高对重点生态功能区旗市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有条件的地区,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时,给予项目和资金倾斜,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支持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在森林、水源地和煤炭、石油、铅锌、铁、锰等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生态补偿力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计划,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区域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十三五时期,计划通过生态补偿脱贫2133人。

    第四节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坚持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教育扶贫,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以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贫困嘎查村的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素质,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遏制贫困代际传递。十三五时期,计划通过发展教育脱贫3886人。

    加大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鄂伦春旗、莫旗;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阿荣旗、扎兰屯市、鄂温克族旗、新巴尔虎左旗的对口帮扶力度。加大对贫困户学生的资助力度,落实好国家、自治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使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受教育年限和程度明显提升。扩大贫困户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覆盖面,确保贫困户的适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脱贫致富能力。确保雨露计划扶持资金补助到户到人,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户子女,在校学习期间,每位贫困户学生每学年补助1500元,做到应补尽补。鼓励和组织城镇优秀师资力量到贫困地区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支教。市内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瞄准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短缺现状,定向培养幼儿园教师。引导各地创新特困学生救助模式,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救助力度。

    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加大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政策。继续做好大学生助学贷款资助工作,全面落实高校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继续开展对贫困户学生升入高校的资助,落实好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继续实施对贫困户大学生每年资助1万元的助学政策,确保每个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失学,实现贫困户子女教育公平。为贫困地区孩子提供更多纵向流动机会,配合人社、民政、扶贫等部门对贫困户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

    第五节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发挥惠民政策的整体功能,形成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两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和解决贫困问题双保险十三五时期,计划通过社会保障兜底11798人。

    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完善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纳入农村牧区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农村牧区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探索扶贫开发与救灾救助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将因意外事故等原因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减灾与扶贫开发同部署、共推进。

    医疗救助解困一批。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低保对象给予50元定额资助。设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障基金并发挥兜底作用,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旗县域内一站式结算机制,解决因病致贫返贫。到2020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到75%以上,布病、结核病等大病新农合报销比例达到80%,确保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专栏4 “十三五”时期“五个一批”重点工程规划表

类别

产业增收

易地搬迁

生态补偿

发展教育

社会保障

脱贫人口(人)

33368

10475

2133

3886

11798

    

第六章  着力改善农牧林区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围绕建设美丽新农牧林区,大力实施以农牧林区公路、电力、饮水设施、通讯、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提升发展条件,改善人居环境。

    第一节  加强农牧林区公路建设

    以巩固农牧林区公路建设成果为目标,以旗市乡公路升级改造、农牧林区公路连通工程为重点,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加快边境牧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旗乡公路建设,加快推进通乡油路、通村硬化路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促进贫困地区内部以及与外部大通道的贯通,发挥交通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贫困地区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国省干线通道外通内联工程畅通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强化农牧林地区内部连接,促进地区内外互联互通。以加快国省道升级改造和口岸公路、旅游干线为重点,实施一批干线路网提级改造工程,全面提升自治区普通干线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境内海拉尔满洲里、扎兰屯阿荣旗等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国省道公路提级改造,实施以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为主的干线路网提级改造工程。到2020年,安排投资392.4亿元,建设一级公路695公里、一级一幅公路427公里、二级公路1276公里,实现贫困地区旗市所在地至市首府通一级及以上公路。

    农村牧区公路通畅工程。按照保基本、惠民生的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到2020年,农牧林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4万公里,新改建农牧林区公路0.47万公里。

    嘎查村街巷硬化工程。进一步巩固街巷硬化成果,继续实施一批嘎查村街巷硬化项目,提高硬化标准,做好提质扩面,切实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基本实现全部嘎查村街巷硬化。

    嘎查村公路安全能力提升工程。改造嘎查村现有危桥,推进已通达线路中不能满足安全通客车要求的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加强县道、乡道以及建制嘎查村、优选通达村道的安全防护工程建设,重点针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安全隐患重点路段,通过设置护栏、完善标志标线等方式综合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为安全通车提供保障。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优先支持一批人口较多、发展前景较好、规模较大的自然村通公路建设项目,宜通硬化路的通硬化路,宜通砂石路的通砂石路,到2020年,逐步实现全市嘎查村屯通村公路率达到100%

    运输站场改造完善工程加强贫困地区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旗市级公路客运站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客运班车通达率,到2020年实现所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政府所在地建有二级及以上客运站。改善客运站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衔接转换效率。

 

专栏5 农牧林区公路建设项目

农牧林区公路:嘎查村通畅工程,乡镇级农牧林场连接路等公路升级改造,林区防火、垦区、专用公路。主要为:阿里河-库布春林场、库布春林场—根河、大兴—紫沟、紫沟—博克图、尼尔基—腾克、腾克—甘河农场、甘河农场—大杨树、加疙瘩—长青、红花尔基—罕达盖、满归—根河、塔尔气—柴河、阿里河—诺敏、南木—坤尼气、乌奴尔—营蚕山、巴林—爱林源、柴河—哈布气、柴河—韭菜沟、红花尔基—塔尔气、亚东—新北公路;满归、莫力达瓦、阿荣旗机场路等。推进林区垦区公路网建设。

 

    第二节  加强农牧林区供电网络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新一轮农牧林区电网改造,加快农牧林区电力工程建设,到2020年,220千伏主网架基本建成,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网架结构及供电质量不断提升,基本消除低电压现象,解决农牧林区电网供电能力不足问题。

    重点新建、扩建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3项,海拉尔、扎兰屯等负荷比较集中地区均能实现220千伏环网供电。鄂伦春旗、莫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较偏远地区实现220千伏双回路供电。新建、改造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7项,35千伏输变电工程8项和若干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等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提升电力普遍服务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消除无电户。到2020年, 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的结构更加优化、“N-1”通过率、供电质量均将得到大幅提升,逐步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牧林区电网,实现区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服务均等化。

 

专栏6 农牧林区电网建设项目

序号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十三五”投资

(亿元)

1

220千伏输变电工程23

新增变电容量165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545.7公里

25.37

2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27

新增变电容量54.9万千伏安,新建线路941.7公里

11.78

3

35千伏输变电工程8

新增变电容量2.89万千伏安,新建线路103.2公里

1.24

4

10千伏及以下

新建、改造配电变压器7.18万千伏安,线路2888.38公里

3.53

 

    第三节  加强农牧林区安全饮水设施建设

    全面实施十三五贫困地区水利扶贫农牧林区饮水安全行动。大力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围绕信息化建设、应急供水能力建设、水质化验中心建设和水源保护建设提高农牧林区安全饮水能力。加快解决农牧林区饮水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贫困镇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推行城乡供水联网,建立城乡供水应急机制。实施重点区域人饮灌溉抗旱应急输水配套项目。十三五时期,全市农牧林区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使饮水安全工程人口覆盖率达100%、集中供水率达80%、自来水普及率达70%、自来水水质合格率达88%

    第四节  加强农牧林区广播电视通讯邮政建设

    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无线覆盖工程、农牧林区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地面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广播电影电视数字化,提高广播电视制作播出能力。重点实施苏木乡镇广播电视站机房铁塔更新改造工程,实现全市122个苏木乡镇广播电视站设施条件大幅改善。实施广播电视固边工程,实现边境旗市牧户、军营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全覆盖,消除服务盲点。

    支持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提升农牧林区宽带网络,灵活采用WLAN、卫星等无线网络作为农牧林区宽带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基本实现100%的苏木乡镇、95%以上的行政嘎查村通宽带,城市和农牧林区宽带用户平均接入能力分别达到80Mbps50Mbps。加强移动网络建设,4G网络全面覆盖城市和农牧林区。

持续推进嘎查村邮站建设。打造一批邮政一站化服务站和服务平台,逐步提升农牧林区邮政服务水平,实现村村通邮,为电商扶贫工程实施创造条件。

 

专栏7 农牧林区广电建设项目

序号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十三五”投资

(亿元)

1

苏木乡镇广播电视站机房铁塔更新改造工程

122个苏木乡镇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站机房、设备、围墙、铁塔等进行基础设施改造

1.22

2

广播电视固边工程

在边境旗市、边境军营、哨所实施户户通、数字书屋、农牧林区公益数字电影放映等服务

0.05

    第五节  加强基本农田草牧场和水利建设

    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贫困地区水利扶贫农田灌溉保障行动、防洪抗旱减灾行动、水资源开发保护行动、水保生态建设行动。加快建立供水保障体系,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重大水利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级水利规划,符合条件的优先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加大投资倾斜力度。支持贫困地区重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水利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一批抗旱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加大中小河流域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解决靠天吃饭、靠天喝水、靠天养畜等问题。

    农田灌溉保障工程。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尼尔基下游内蒙古灌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建小奇子水利枢纽下游灌区、甘河灌区等大型灌区。推进阿荣旗阿伦河、额尔古纳市大西山、扎兰屯市济沁河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建设。

    防洪抗旱减灾行动。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支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大江大河治理、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国境河流国土防治工程(二期)等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处。

水资源开发保护行动。优先安排涉及贫困地区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研究提高贫困地区中小型水源工程建设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的政策。

    水保生态建设行动。落实水保生态建设行动政策,推进扎兰屯市太平川、阿荣旗六合、额尔古纳市三河、鄂伦春旗富饶、莫旗合发、陈旗莫日格勒河、鄂温克旗吉登等项目区水保综合治理工程。推动鄂伦春旗马鞍山、牙克石市牧原、新巴尔虎左旗嘎拉布尔嘎查、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小流域重点治理工程。

 

专栏8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灌区建设。加快尼尔基下游内蒙古灌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建小奇子水利枢纽下游灌区、甘河灌区;推进阿兴、济沁河、阿伦河、大西山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积极争取节水灌溉、牧区饲草料地灌溉、重点县等节水灌溉项目。

江河治理工程。嫩江干流内蒙古段、界河(二期)、诺敏河、甘河、阿伦河、绰尔河、雅鲁河、音河、海拉尔河、根河、激流河等重要支流及霍日里、沙力沟等中小河流。沙尔勒金、克尔伦河等重点河段与小流域防洪、治理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农牧林区饮水安全工程。垦区、农区、牧区安全饮水和城镇供水保障项目。重点区域人饮灌溉抗旱应急输水配套项目。

    第六节  加强农牧林区村容村貌和生活环境建设

    加快推进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镇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幸福美丽家园。

加快推进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危房改造中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特殊帮扶,逐步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确保住有所居、住得安全。推进农牧林区公租房建设,盘活农牧林区闲置房屋,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建不起、改不起房的特困户提供保障性住房。

    突出抓好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垃圾、污水处理处置设施及大中型沼气工程,大力推进改水、改厕、改圈工程,切实改变贫困嘎查村脏乱差局面,实施农村道路屯屯通工程和村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面治理农牧林区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使农户庭院达到清洁美化的标准。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实现农牧林区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第七章 着力改善农牧林区公共服务

    第一节  发展农牧林区教育事业

    加快改善农牧林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农牧林区学前教育,继续提高贫困户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开展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远程继续教育。通过加强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夯实脱贫致富的根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探索建立农牧林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普惠性公办、民办幼儿园建设,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嘎查村延伸。加快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发展,到2020年,在贫困嘎查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采取集中或插花安置方式,使嘎查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以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惠民工程为切入点,全面改善农牧林区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保证办学的正常运转,缩小校际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布局农牧林区中小学教育点,支持新建、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继续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恢复并办好确需保留的嘎查村小学和教育点。到2020年全市所有旗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旗市区评估验收。继续加快各旗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逐步消除城乡办学差距,力争全部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加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力度。全面加强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建设,办好各旗市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突出专业特色,坚持错位竞争和差异化发展,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联合办学,提高中、高职学生升学、就业率,使农牧林区每个适龄青少年都能学会一项实用技能、每个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大对就读中职的贫困户学生扶持力度,继续做好“3+2”五年制高职教育,探索“3+4”初中起点应用技术本科教育,连贯系统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模式,逐步打通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上升通道。全面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农牧林区、贫困户倾斜,助推全市特别是农牧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配合人社部门大力开展农牧民脱贫致富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脱贫致富本领。

    加强农牧林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特岗教师计划、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向农牧林区基层倾斜,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完善全市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深化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形成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和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发挥远程教育作用,争取培训专项经费,加大对农牧林区教师培训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农牧林区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健全农牧林区教师长效激励机制。根据各地的实际需求,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其工作、生活条件。在自治区指导下,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安心执教,提高农牧林区教育质量。力争到2020年,农牧林区薄弱院校师资力量达到国家标准。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让农牧林区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到2020年,全面建成呼伦贝尔市教育云平台,依托教育云平台,部署三通两平台的应用,各旗市区录播教室同频互动课堂应用得到进一步深化,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为师生提供优质信息化资源的同时,为农牧林区贫困户开展教育服务、技术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发展农牧林区卫生事业

    全面推进健康呼伦贝尔建设,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投入,健全农牧林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改善医疗卫生设施,强化地方病防治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旗市级医疗机构结对支援镇、村医疗卫生活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行政村和较大村屯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全面建成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城乡之间健康状况和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明显缩小,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明显提升,贫困户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改善。95%大骨节病病区村(屯)达到国家消除病区标准,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患病率显著下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99%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0%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8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0%以上。

    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重点加强基层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加强旗市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等临床专科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力争用5年的时间,使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旗市。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购置设备、培养人才,加快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卫生院建设。实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卫生院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中华慈善总会慈善医疗阳光救助工程平台,为中心卫生院配备数字X线机(DR)、彩超和大型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为卫生院配备血球计数仪、尿沉渣检测仪、心电图机等设备,提升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满足贫困人口健康服务需求;为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提高嘎查村卫生室农牧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贫困人口持证免费体检,一般检查不出村。深入实施二级医院对口帮扶苏木乡镇卫生院项目,每年全市20所二级综合医院(中蒙医院)与20个苏木乡镇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

    完善新型农牧林区合作医疗政策和大病保险政策。继续资助农牧林区低保、特困人员和孤儿参加新型农牧林区合作医疗。建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障制度,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大地方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扩大重特大疾病病种范围和救助人员范围,提高救助比例和救助封顶线。逐步将医疗救助覆盖到低收入群体,努力实现全覆盖,着力减轻贫困户就医负担。

    健全蒙中医药服务体系。按照盟市级蒙医中医医院达到三级以上、旗市区级达到二级甲等以上等级医院建设标准要求,重点建设7家旗市级蒙医中医医院。贯彻落实国家鼓励发展蒙中医药参与保健、康复和养老健康服务项目政策,改扩建一批具备条件的蒙医中医医院业务用房,开展医养结合项目,推进蒙中医药发展。

 

专栏9  旗市蒙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序号

建设类别

建设规模

“十三五”投资

(亿元)

1

扎兰屯市中蒙医医院

拟建医疗、康复、养老,医养结合养生服务区项目

2.40

2

莫力达瓦旗中蒙医院

拟建医养结合中医老年病院,开展中医康复老年病房,参与医养结合

0.35

3

阿荣旗中蒙医院

老年人中医医养中心,参与医养结合

0.18

4

陈巴尔虎旗蒙医医院

改扩建业务用房

0.18

5

新巴尔虎左旗蒙医医院

改扩建业务用房

0.22

 

    加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新家庭计划,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贫困户的帮扶力度,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综合发展能力。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实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项目,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加强妇幼保健能力建设,建立稳定的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经费投入机制。发挥以旗市级保健机构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苏木乡镇卫生院为骨干、嘎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作用,建立覆盖城乡妇女儿童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妇幼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第三节  发展农牧林区文化事业

    完善农牧林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传承乡村文明血脉,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加强对农牧林区古村落、古建筑、少数民族特色村落的保护。推进一村一室一广场建设,配齐健身器材,到2018年,基本实现每个苏木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和文体广场,每个行政嘎查村有文化活动室,重点嘎查村有文体广场。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向贫困嘎查村倾斜。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苏木乡镇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图书馆、文化馆、自治区批复的恢复建制的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在21个苏木乡镇建设数字文化基层服务一级站,辐射71个服务点;实施嘎查村综合文化中心建设。

    深入实施文化惠农工程,集中实施文化扶贫项目,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支持文艺团体深入贫困嘎查村开展文艺演出,扶持农牧民演艺团体和乌兰牧骑演出队,丰富贫困人口文化生活。在苏木乡镇所在地和人口集中的行政嘎查村建设小舞台、小广场。积极争取自治区投入,建设嘎查村文化大院、文化户。

    加大农牧林区广播电视和电影放映、文化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做好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活动室的设备配置工作,实行免费开放,丰富广大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每个旗市区建设一座多厅数字化影院,实现全市旗市区数字电影院线全覆盖。

    加强文化扶贫工作,围绕培养新型农牧民,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途径,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牧林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为每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图书馆、文化馆配备一台以上流动服务车。

 

专栏10农牧林区文化建设项目

序号

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

“十三五”投资(万元)

1

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工程

建设21个苏木乡镇(农垦分公司)建设数字文化基层服务一级站

358

2

旗市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各旗市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扩建

10000

3

城镇数字电影院线建设工程

新左旗、新右旗、陈旗各建设一座多厅数字化影院

440

 

    第四节  提高农牧林区就业创业服务水平

    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围绕贫困人口充分就业、促进持续增收,坚持自主创业、稳定就业、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大规模开展农牧林区新增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建立覆盖对象广泛、培训形式多样、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职业培训工作新机制,达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加强农牧业产业化技能培训,促进受训后的贫困人口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向产业覆盖区转产、就业。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的作用,整合力量,积极组织农牧林区妇女劳动力参加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技能,实现转移就业。加强与市内外企业及发达地区的联系,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贫困人口有序转移。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贫困人口转移由向外转移逐步转向鼓励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制定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享受招商引资的同等待遇,并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带动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结合农牧林区经济类型和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对农牧林区已经出现的创业带头人,具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种养大户、农村牧区经纪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培养一批脱贫带头骨干力量。结合农民工创业特点,结合农牧林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互联网等平台的建设,为农牧民工自主创业提供载体和平台。

    第五节  加强农牧林区特殊人群关爱

    关爱残疾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加强贫困残疾人家庭培训工作,落实扶贫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农牧林区残疾人扶贫基地发展,为残疾人家庭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增收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加大对贫困户留守儿童资助力度,确保贫困户学生不因资金困难而失学。按照就地就近、老年人自愿、政府鼓励的原则,以行政嘎查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嘎查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推进农牧林区互助养老模式,逐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做好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工作,适时提高津贴发放标准。

    推进农牧林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结合民政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加强农牧林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工作,加大对机构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五保供养机构及配套设施硬件建设。加快莫旗五保供养中心、海拉尔区敬老院等机构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牧林区五保供养服务设施网络。

    第八章  着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兴守望相助、友善互助的社会风尚,合力推进脱贫攻坚,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为支撑,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第一节  引导企业参与扶贫开发

    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到农牧林区参与脱贫攻坚,与贫困嘎查村开展村企共建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增收。组织雷速体育:、自治区和本市国有企业参与定点帮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系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推动形成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新高潮。鼓励民营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开展万企带万村精准扶贫活动,通过资源开发、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多种形式到农牧林区投资兴业,发挥带动农牧林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积极引导企业拓宽扶贫模式。支持企业开展实用技术、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引导企业通过基地带动、订单合同收购等模式,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倡导企业捐资扶贫,积极参与扶贫日募捐、结对认亲、爱心扶贫等扶贫公益活动。探索完善政府扶贫与企业扶贫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协同推动机制,不断拓展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空间。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落实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的政策,落实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第二节  动员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公益

    加强组织引导。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着力打造扶贫公益品牌,全面及时公开扶贫捐赠信息,提高社会扶贫公信力和美誉度。

    支持社会组织扶贫。大力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组织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社会组织开展扶贫活动提供信息服务、业务指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扶贫资源的动员、配置和使用等环节,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机制。发挥扶贫基金会作用,通过向区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募集基金,积极向上级扶贫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或其他社会公益组织争取扶持项目,拓宽筹集社会扶贫资金渠道,增强社会组织扶贫力量。

    广泛动员个人扶贫。积极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开展丰富多样的体验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畅通社会各阶层交流交融、互帮互助的渠道。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华侨及海外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

    第三节  创新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机制

    强化宣传扶贫创新社会扶贫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舆论引导。统筹推进社会扶贫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最美扶贫人物,营造扶贫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主流媒体挖掘宣传社会扶贫工作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推动媒体加大扶贫公益广告刊载或播出频次。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发布扶贫公益广告。

    推动智力扶贫激励、扶持高校院所科技人才、青年大学生和草根能人在农牧林区创新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领办企业、培训产业技术骨干、提供技术咨询等。实施农牧林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探索优势科技资源向农牧林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流动长效机制。

    开展扶贫志愿行动。鼓励和支持青年学生、专业技术人才、退休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志愿者行动,建立扶贫志愿者组织,构建农牧林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和支持各类志愿者参与扶贫调研、支教支医、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改进扶贫投入方式。对财政扶贫资金,积极推广和应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设立扶贫公益基金和开展扶贫公益信托,规范社会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倡导和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盘活自有存量资金全部投入于包扶对象。探讨拓宽政府扶贫资金筹集渠道,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全部用于扶贫开发。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认真落实盟市、旗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对旗市区党政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中。雷速体育:、市政府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旗市区党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旗市区委书记和旗市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旗市区、苏木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脱贫责任书,每年向上级专题报告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减贫任务完成情况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各部门按照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改进旗市区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保持脱贫攻坚期内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领导班子稳定,不摘帽不调离。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贫困苏木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针对性地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三牧工作的干部担任贫困苏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好以嘎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将全市280三到村三到户贫困嘎查村全部纳入,并作为整顿重点,做到贫困不摘帽、后进不销号,提高贫困嘎查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突出抓好嘎查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地区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嘎查村工作,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根据贫困嘎查村的实际,继续精准选配驻嘎查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在全覆盖的工作基础上,发挥好承上启下作用,协调配合落实好帮联任务。加大驻村干部考核力度。发挥好监委会、共青团、妇联、民兵连等组织作用。落实监委会规则、“532”工作法、细化实化三类清单。健全规范嘎查村两委联席会议、各种组织定期向党组织报告工作、财务联审联批、印章管理等制度。

    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建设。稳定和加强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强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督促落实、检查考核的职能。加强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建设,完善各级扶贫开发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充实配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扶贫任务重的苏木乡镇设置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第二节  投资保障

    建立健全政府投、行业扶、银行贷、群众筹、社会帮的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争取雷速体育:投入,保持市本级专项扶贫投入逐年递增,逐步建立起稳定增长的财政扶贫投入机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配套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涉牧资金;有效利用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资金,广泛筹集社会资金,集中投向重点贫困地区,多渠道保障扶贫投入。

    建立与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旗市区相匹配的监管机制,保证扶贫资金及时用于项目建设。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使扶贫项目更加科学合理分配。对先建后补、以奖代投等农牧户自建项目,验收合格,简化资金拨付流程,直接补贴兑现。

强化市、旗市区两级的监管责任,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试行第三方审计监督。在实施扶贫项目的嘎查村实行村级义务监督员制度。把项目决定权、实施权,资金使用权、监督权交给群众和社会,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支持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资金资源优势,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脱贫致富带动能力的种养业大户、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设立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长期低息贷款,建立健全扶贫贷款风险担保机制。加大中和农信小额贷款投放额度,深化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建立农村牧区低保资金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

    第三节  政策保障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投入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建立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嘎查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

    完善扶贫开发用地政策。支持贫困地区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在安排土地整治工程和项目、分配下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和补助资金时,向贫困地区倾斜。

    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对科技扶贫的支持力度,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式扶贫服务。强化贫困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加大政策激励力度,鼓励各类人才扎根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实施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

    第四节  舆论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188比分直播: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着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干部培训机构把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和188比分直播: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列入培训计划,做到进教材进课堂、入心入脑,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加强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振奋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激发贫困人口奋发脱贫的热情。推动文化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深化贫困地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引导文化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保障贫困人口共享基本文化权益。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

    大力营造脱贫攻坚良好氛围。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全面展示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显著成效,充分调动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总结推广扶贫开发中好经验好做法,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按照国家规定大力表彰为扶贫开发作出杰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加强思想工作,引导贫困人口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振信心,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在本规划执行期间,可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政策调整、贫困人口和贫困嘎查村动态调整,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镇化建设等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国务院 微信 微博 返回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