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持续落实畅通项目入场交易、合理利用交易场地资源、强化设备系统运行保障能力等12项具体举措,实现服务全程无间断、履职精准无缺位,为呼伦贝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抢夺建设“黄金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规范高效,实现项目入场“零时差”。中心提供了全天候的场地服务保障,优先为高标准农田项目提供入场告知服务,通过采取延时服务、非工作日调剂增班等手段,实现“7×24”见证服务,确保入场见证即时完成,实现高效入场“秒见证”。并对业务流程进行了细致梳理与深度优化,将见证环节由2024年的24个缩减至目前的8个,缩减了66%,极大缩短了重点项目交易周期,显著提升了交易效率,为项目入场开辟“快车道”。
主动对接,保障项目开标“零障碍”。拓展远程异地资源,积极与各盟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强化盟市间沟通协调,详细掌握副场资源信息,合理分配场地与时间。扩充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机位,在现有30个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机位的基础上,增加13个机位,并统筹安排人员、合理分配场地,跨盟市远程异地评标率达100%。主动对接项目单位,提前介入各个环节,全面了解其需求和困难,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助力行政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从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高效开展。
依托平台,确保项目评标“零延误”。2024年,国债高标准农田(第一批)建设项目,共139.8万亩,整体用时70天,在全区各盟市中用时最短。国债高标准农田(第二批)建设项目,共88.4万亩,整体用时140天。2025年,积极响应自治区“一网交易”的要求,全力推动全区工程项目交易系统在我市顺利上线运行。通过组织召开全区工程建设网上交易系统业务培训会,切实提升市和旗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规范水平。继续秉持“不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耽误一分钟”的原则,实行分级受理和属地就近入场交易,有效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交易效率。截至目前,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已累计完成28.25万亩,完成入场未开标项目70万亩,将于2025年4月17日前全部完成开评标工作。
下一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持续密切关注202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及时与市农牧局对接项目入场交易时间,打好入场“提前量”,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助力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为呼伦贝尔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公共资源交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