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海拉尔公安分局深入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公安局党委关于构建“警务协同”体系部署要求,依托市局“1+5+N”警务协同机制,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核心,提升“融”的质量、发挥“合”的效能,完善“一警牵动全局、全局支撑一警”的合成作战模式,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一、聚焦树牢协同理念,打造多维指挥联动体系
一是强化责任捆绑,变被动响应为主动赋能。按照主战主防职责,围绕“人事物地”等公安工作主要对象,开展警务协同机制建设,绑定和压实机关支援服务一线的职责任务,倒逼警种部门主动跟进、直接处置、一抓到底,切实做到“上下贯通、左右拉手、相互支撑”,推动公安工作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二是强化机制捆绑,变局部合成为线上联动。以警务协同机制为“主干”,警务协同场景为“枝叶”,推动协同模式广泛覆盖公安工作主要业务领域,细化明确谁来发起、谁来响应、如何响应、如何支撑等流程机制,依托警务协同平台,虚拟化团队一键即时合成,随时应对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警务协作难题,有力实现攥指成拳、聚合联动。三是强化资源捆绑,变下发线索为上提需求。警务协同平台全量归集、有机整合、高效共享条线板块资源手段,随时提供“无条件、有时限”的赋能服务,大幅降低一线获取资源手段难度,着力构建“资源围着民警转、协同围着任务转”新模式,让一线集中精力抓好任务工作,有效改变以往“一线有任务无手段、机关有权限无实战”的状况。
二、聚焦用好协同平台,打造数智赋能作战体系
一是全天候值守即时响应。强化“一线吹哨、警种报到”,情指中心设立数据侦查、侦查研判、专案支撑等工作岗位,实行24小时集中办公、一体化运行,保证资源聚集、手段集成、力量集中、指挥集权,协同事项一键拉群,责任人员自动入群,真正实现一点触发、多点响应。二是扁平化管理事事见底。严格落实“入群就有任务、绑定就有责任”,局领导和警种部门负责人带头进群、线上履职,有效解决以往层层上传下达、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流由“点对点串联”变为“点对面并联”,支撑各级领导直接指调、参战民辅警直接协同,让“合成扁平实战”落实到位。截至目前,局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群直接指挥协同率达100%,领导进群已成为工作常态。三是简捷化审核流程重塑。最大限度简化研判业务流程,缩短办理耗时,结果反馈实时推送,为一线民辅警实施“点对点、辅助化、伴随式”的支撑服务,警种资源“供给侧”更加精准对接全警实战“需求侧”,有效解决警种协作“不同步”、部门保障“不跟劲”、数据支撑“不解渴”等问题。
三、聚焦实战协同场景,打造协同高效处置体系
一是深化机制建设,推动“层级协同”。依托市局党委、各支队和相关业务部门大力支持,开展警务协同全量应用和线上实时支援,搭建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专业情报研判群组,实现“任务拉起、入群响应、协同支援、研判反馈”的协同闭环流程。2024年12月30日,市局、海拉尔分局、新城分局启动中心城区“11+23”警务协作机制,成功找到离家出走86小时的15岁走失儿童。二是深化作战体系,推动“区域协同”。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围绕警情、案件、任务,整合多源数据,深挖潜在线索,提高情报处理、指挥决策的效率,构筑起跨层级、跨区域多警种实时联动。2025年2月9日,海拉尔分局、陈巴尔虎旗公安局启动警务协同机制,成功抓获盗窃机动车犯罪嫌疑人,经深入排查,该嫌疑人为涉及百万诈骗案件网逃人员。三是深化共建共治,推动“部门协同”。推行多警种合成作战模式,针对电信诈骗、涉黑涉恶、涉众经济等复杂案件,建立“专班联勤、数据共享、手段集成、集中攻坚”机制,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2024年8月,分局和海拉尔铁路公安处启动《地铁警务协同机制》,协助海拉尔铁路公安处破获特大盗窃煤炭案件,成功打掉多个盗窃国家保电供煤的犯罪团伙,涉案煤炭9000余吨,价值达400余万元。
海拉尔公安将持之以恒贯彻现代警务理念,积极探索实践“警务协同”运行模式,从多方面深入研究,持续完善协同警务运行机制和思维模式,将“警务协同”的“基因”融入公安实战的“肌体”,助推一线战力持续提升,切实筑牢海拉尔平安根基。